一、MBTI简介
MBTI(Myers – 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种评估个体性情的测试工具,它基于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的理论,由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Katharine Cook Briggs)和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Isabel Briggs Myers)发展完善。MBTI能将人们的性情特点分为16种不同的类型,其组合共有2的56次方(约36,000,000,000,000种可能组合),不过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只关注其中的四种功能类型(四维),即四维人格。
二、MBTI的四个维度
外向/内向(Extrovert/Introvert,E/I)
这一维度描写个体在社交活动和独处活动之间的偏好。
强调:外向的人更偏向于与他人互动,而内向的人则更喜欢独自进行活动。
感知/直觉(Perception/Intuition,P/N)
描写个体在搜集和分析信息时的偏好。
强调:感知的人更偏向于通过视察和事实来获得信息,而直觉的人则更依赖于对信息的理解和判断。
情感/思考(Feeling/Thinking,F/T)
描写个体在处理信息和做出决策时的偏好。
强调:情感的人更重视情感、价值观和人际关系,而思考的人则更重视逻辑、分析和解决问题。
判断/知觉(Judging/Perceiving,J/P)
描写个体在组织和履行任务时的偏好。
强调:判断的人更偏向于计划、组织和遵守规则,而知觉的人则更偏向于适应、灵活和创新。
三、常见的四种MBTI类型
ISTJ(内向、感知、思考、判断)
这类类型的人通常被认为是稳定、负责和有组织能力的。
强调:他们重视细节,遵照规则,善于管理事务。
ISFJ(内向、感知、情感、判断)
这类类型的人关心他人,尊重传统,重视质量和完善。
强调:他们通常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关系。
INFJ(内向、直觉、情感、知觉)
这类类型的人具有深入的洞察力和创新思惟,关注精神性和道德观念。
强调:他们通常被认为是理想主义者,关注人类福祉和社会进步。
ENFP(外向、直觉、情感、知觉)
这类类型的人充满活力,善于适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强调:他们通常被认为是有豪情和热忱的人,善于发现新的机会和可能性。
四、MBTI的局限性
强调:虽然MBTI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情特点,但它并不能完全准确地描写一个人的性情。
原因:每一个人的性情都是复杂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MBTI仅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因素。所以在使用MBTI时,我们应当将其视为一个有用的工具,而不是绝对的“真相”。
五、排列组合相关
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C(n,m)表示。例如C(7,4)=35。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A(n,m)表示。
强调:排列就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进行排序。组合则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仅仅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不考虑排序。排列组合的中心问题是研究给定要求的排列和组合可能出现的情况总数。排列组合与古典概率论关系密切。
排列组合的发展历程
根据组合学研究与发展的现状,它可以分为如下五个分支:经典组合学、组合设计、组合序、图与超图和组合多面形与最优化。
强调:由于组合学所涉及的范围触及到几乎所有数学分支,也许和数学本身一样不大可能建立一种统一的理论。如何在上述的五个分支的基础上建立一些统一的理论,或者从组合学中独立出来形成数学的一些新分支将是对21世纪数学家们提出的一个新的挑战。
六、MBTI分数解释相关
MBTI – G人格类型量表分4个维度,8个因子:外倾 – 内倾(EI)、感觉 – 直觉(SN)、对事 – 对人(TF)、判断 – 认知(JP)。每一维度上两个因子的得分呈负相关。
MBTI – G人格类型量表的EI维度与乐群性(A)、恃强性(E)、兴奋性(F)、敢为性(H)、内外向(E)等因素呈正相关关系;与忧虑性(O)、独立性(Q2)、紧张性(Q4)、神经质(N)、焦虑(ANX)、疑心(HYP)和脱离现实(UNR)等因素呈负相关关系。
MBTI – G人格类型量表的SN维度仅与忧虑性(O)呈正相关;与恃强性(E)、兴奋性(F)、敢为性(H)、幻想性(M)、内外向(E)、病态人格(PSD)、兴奋状态(HMA)等因素呈负相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MBTI的基本介绍、类型、局限性以及相关的排列组合与分数解释】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本人原创文章,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发布者:蓉嫂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ongsao.com/10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