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型迷恋人格与回避型依恋》
一、躲避型迷恋人格
又称焦虑性或躲避性迷恋风格,在成长过程中因种种缘由,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过度担忧、恐惧被抛弃的倾向,常源于童年时期经历,如缺少安全感、被忽视或被虐待等,成人后会影响情感关系、工作和人际交往等方面。
可使用“迷恋风格问卷”(ASQ)进行测试,该问卷含五个子问卷,分别涉及密切、信任、依赖、安全性和独立性五个主题,每个子问卷 12 个项目,得分越高表明迷恋风格越偏向躲避。
二、评估表现
密切:在亲密关系中常表现出对他人的排挤和冷淡,惧怕被了解太多,担心脆弱和不足被暴露,建立联系时犹豫不定,甚至避免建立深入联系。
信任:建立信任困难,难以相信他人会满足需求,对他人许诺和保证持怀疑态度,导致关系中缺少安全感,采取躲避策略应对不确定性。
依赖:在依赖他人方面存在问题,担心他人无法承担期望和责任,尽量避免寻求帮助和支持,面对困难时感到孤立无援,加重焦虑和躲避行动。
安全性:在安全性方面难以感受到稳定和安心,担心他人离开,努力保持独立形象以减轻依赖,影响建立深厚关系,缺少信任和开放。
独立性:在独立性方面表现出过高期望,期望自己在没有他人支持下成功,避免寻求帮助和建议,面对困难时感到无助,加重焦虑和躲避行动。
三、回避型依恋在恋爱中的试探行为
试探一:之前发消息回得勤快,某天突然不回,态度冷漠。可能因某些事情打扰心情不想回,实则在试探对方接下去的做法,此时不要断联,只需表示关心和愿意提供帮助。
试探二:两人做决定时,回避型故意说让对方做决定,心里却早有答案,对方若信以为真反而会不高兴。
试探三:吵架后,将情侣头像和合影朋友圈封面换掉,这只是情绪化表现,不必想太多,基本是在生气。
试探四:试图确定关系时,回避型好像不情愿但暧昧行为未停,不排除渣的可能,不渣时是害怕成为情侣后关系改变及承担责任,应顺其自然。

试探五:在一起后仍反复问对方爱不爱自己,对亲密关系充满期待又害怕失去,此时应给予满满爱,无需多做解释。
试探六:明明道歉了仍生气,不是故意找茬,是通过此方式寻找安全感和存在感,正常沟通即可,要秉持平等交友方式。
试探七:容易小题大作,如对方因关心买冰咖啡不喜欢而摆脸色,需考虑回避型的类型,单纯的可能是自卑敏感,自恋型的改变较艰难。
试探八:写长话对方回复嗯嗯啊啊或一个表情,可能与人的表达有关,若对方擅长表达则可能是因为亲密关系而拘谨有压力,应少些要求和过多话题。
试探九:分不清是不会拒绝还是故作矜持,回避型的回避就是拒绝,不想面对,难以推脱时会逃走或不说话发脾气。
试探十:发朋友圈却不和对方说话,表明暂时不想理对方,心烦但未到绝交地步。
四、八招判断回避型依恋人格
特点一:坚信人与人关系带有目的性,童年情感需求未满足且遭讥讽羞辱,不相信爱情存在或发生在自己身上,难以拥有健康亲密关系。
特点二:具有吸“渣”体质,被强烈追求时会回避或拒绝,对忽冷忽热、付出不多的人更着迷,自我价值感低易在不健康关系中走不出。
特点三:不相信爱情也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自我评价不高,对自我不满意,恋爱中易反问对方喜欢自己的原因。
特点四:往往伴随着讨好型人格,因他人话过度苛责否定自己,忽视优点,为获认可过度付出。
特点五:出现问题时喜欢回避,采用回避态度安慰自己避免矛盾激化,主动沟通极少,易激发伴侣焦虑感。
特点六:比较独立,难依赖伴侣,从小事情自己完成,可能让伴侣感受不到被喜欢、在乎和依赖,有强者思维,面对伴侣脆弱会嫌弃。
特点七:无法真正共情,能敏感捕捉他人不悦,但不知如何正确给予所需,习惯自己解决问题和消化情绪。
特点八:认为伴侣是工具,可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许别人抢走,不主动关心伴侣日常,不积极分享自己日常。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躲避型迷恋人格与回避型依恋及相关试探】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本人原创文章,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发布者:蓉嫂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ongsao.com/20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