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型人格测试:全面解读与启示》
一、16 型人格测试简介
16 型人格测试是一种心理丈量工具,用于评估个体的个性特点、情绪反应和行动偏向。其起源于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的理论,将个体个性特点划分为 16 种不同类型,帮助人们了解自身性情特点和潜伏需求。
二、16 种人格类型详解
1. 内向型(Introvert):在社交场合沉默寡言,喜欢独自思考分析,创新和思考能力强,但处理人际关系困难。
2. 外向型(Extravert):与内向型相反,社交活跃,善于沟通交流,人际沟通能力强,但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相对较弱。
3. 感觉型(Sensing):以直观实际为主,重视细节和现实情况,决策时参考实际情况和事实数据。
4. 直觉型(Intuition):以想象灵感为主,重视直觉和未来可能性,决策时参考直觉和预测。
5. 思考型(Thinking):以逻辑理性为主,重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决策时参考逻辑理性分析。
6. 情感型(Feeling):以情感人际关系为主,重视他人感受和需求,决策时参考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
7. 直觉思维型(Intuitive Thinking):决策时既考虑事实数据又考虑直觉预测,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前瞻性。
8. 感觉思维型(Sensing Thinking):决策主要依赖实际情况和事实数据,实践能力和稳定性较强。
9. 情感思维型(Feeling Thinking):决策主要考虑他人感受和需求,同理心和沟通能力较强。
10. 感觉感知型(Sensing Perception):感知信息主要依赖直观现实情况,观察力和实用性强。
11. 直觉感知型(Intuitive Perception):感知信息主要依赖直觉和未来可能性,想象力和预感性强。
12. 思考感知型(Thinking Perception):感知信息主要依赖逻辑理性分析,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
13. 情感感知型(Feeling Perception):感知信息主要考虑他人感受和需求,同理心和沟通能力强。
14. 判断型(Judging):处理问题和决策时表现果断坚定,组织和领导能力较强。
15. 知觉型(Perceptive):处理问题和决策时表现灵活开放,适应能力和创造力较强。
16. 无定位型(Unstable):性情特点未定型,需进一步发展探索,自我成长潜力和适应性较强。
三、十六种人格类型对应的适合职业
1. INTJ:管理顾问、设计工程师、活动策划者、产品经理等。

2. INTP:设计师、经济学家、哲学家、金融规划师,研究开发专员等。
3. ENTJ:指挥官、经理、技术培训人员、程序员、工程师、领导等。
4. ENTP:辩手、国际营销商,营销策划、投资经纪人、后勤顾问等。
5. INFJ:人力资源经理、编辑、媒体规划师、企业培训师、社会科学工作者、咨询师。
6. INFP:调解员、治疗师、导师、人力资源开发、心理学专家、团建顾问、艺术指导、记者、建筑师等。
7. ENFJ:演说家、作家、公关人员、协调人、小企业经理、人力资源培训。
8. ENFP:宣传人员、演员、播音员、律师、广告营销、开发总裁等。
9. ISTJ:审计员、工程师、电脑编程员、地质学家,会计等。
10. ISFJ:房地产经纪、艺术人员、室内设计师、人事管理专员、顾客服务代表等。
11. ESTJ:执行官、项目经理、工厂主管、保险、银行官员、数据分析师等。
12. ESFJ:领事、接待员、销售代表,公关部经理,营销人员,餐饮业者等。
13. ISTP:科学家、技术培训、软件开发、证券分析师等。
14. ISFP:行政人员、旅游销售、厨师、医护人员、冒险家等。
15. ESTP:企业家、手工艺者、新闻记者、业务顾问、个人理财专家。
16. ESFP:外交家、劳工协调、表演人员、保险经纪人、公关人士等。
四、MBTI 简介
国际最为流行的职业人格评估工具-MBTI,是一种强迫选型、自我报告的性格评估测试,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从古希腊、古印度的哲学家到中世纪的帕拉萨尔斯,早已注意到人的四种类型,1921 年心理学家荣格发表经典心理学类型学说,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母女提出 MBTI 性格类型指标,它从纷繁复杂的个性特征中归纳提炼出 4 个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判断,将个体测量分为 16 型人格,包含外向(E)与内向(I)、实感(S)与直觉(N)、情感(F)与思考(T)、判断(J)与感知(P)四个维度,两两组合共十六种类型。
五、MBTI 大火带来的启示
1. 寻找归属感:年轻人喜欢给自己“贴标签”,本质是为获得“身份认同感”和“群体归属感”,如星相学经久不衰,MBTI 等也成为人们寻求认同的方法。
2. 新发展:互联网使群体聚散频率和速度增强,身份认同主体、基础、动力发生变化,出现分化与冲突,网络社会认同更主动、多元、分散,如空巢青年等流行词,人们在社交网络上的形象具有虚拟性和建构性。
3. 人格圈层化冲突:MBTI 成为圈层标签后,不同人格类型成为获取优越感的来源,人格测试变刻板印象,圈层划分带来简单交流方式的也淹没了个体人格的独特性,沟通表达变得程式化,“个性”被淹没。
MBTI 作为新的社交货币,能帮助我们认清自我,但它本质上不科学严谨,可能导致刻板印象,我们应正确看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16 型人格测试及 MBTI 简介与启示】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本人原创文章,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发布者:蓉嫂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ongsao.com/23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