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 与 16P:性格测评工具的比较》
MBTI 简介: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一种评估工具,基于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理论,将人分为 16 种性情类型,用两个字母表示,如 ISTJ、INFP 等,涵盖认知方式、情感反应和生活方式三个维度。
16P 简介:16P(16 Personality Quiz)是在线性情测试,基于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里德·普里斯特利的研究开发,将人的性情特点划分为 16 个类别,用一个字母表示,如 A 到 L,直接反映个性的四个主要方面:开放性、责任感、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二者维度对比:
MBTI 有三个维度:感知与判断、内外向和生活方式(实感与抽象),共八个方向,构成 24 种可能组合,得出 16 种性情类型。
16P 有四个维度:开放性、责任感、外向性和宜人性、神经质,共十个方向,构成 100 种可能组合,简化为 16 种性情类型,分类更复杂。
目的用处差异:
MBTI 主要用于个人自我认知和组织管理,帮助了解自身性情特点和与他人沟通方式。
16P 既可用于个人自我认知,也可用于团队建设、市场调查等领域,利用价值更广泛。
解释理解区别:
MBTI 解释较复杂,需深入学习荣格理论框架。
16P 解释相对简单,更易被大众接受和使用,但这不意味着其准确性或有效性低于 MBTI,只是方法和理论基础不同。
《风评最不好的 MBTI 类型》
ISFP:虽本身并非风评不好,但有些可能过于追求自身利益或特定目标,表现出不被喜欢的一面,或因缺乏自信和自我意识而行为不成熟。
INFP:部分人觉得其过于理想化、敏感、情绪化,追求完美时显得挑剔苛刻,且缺乏决断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易受他人影响。
INTJ:有人认为其过于自信、冷静、理性,追求权力和控制时显得自私冷酷,缺乏情感和同情心,不关心他人感受。
INTP:一些人觉得其过于理性冷静,追求知识和分析时显得冷漠疏离,缺乏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切实际且难以相处。
《MBTI 与 16P 的区别》
理论来源:MBTI 由伊莎贝尔·布里格斯 迈尔斯和凯瑟琳·布里格斯开发,理论基础是卡尔·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16P 是基于 MBTI 理论的衍生版本,由 16Personalities 团队开发。
测量方式:MBTI 通过问卷调查,根据个体对四个二分维度的偏好程度确定人格类型;16P 也是问卷调查方式,将每个维度拆分为两个极端,共八个二分维度。
结果呈现:MBTI 给出四个字母组合代表个体在每个维度上的偏好,共 16 种可能类型;16P 通过基于 MBTI 理论的变体方式,给出更详细描述性的人格类型结果,涵盖 16 种类型并提供丰富分析描述。
《MBTI 中 J 和 P 的区别》
定义不同:P 代表知觉型,定义为感知、了解,是使用第二个维度(S/N)搜集信息的过程;J 代表判断型,定义为做决定、给出评价和结论,是使用第三个维度(T/F)处理第二个维度信息后做出决断的过程。
偏好不同:感知型偏好(P)的人喜欢灵活搜集信息、体验生活,不喜欢按固定流程做决策,以自由宽松的方式面对世界;判断型偏好(J)的人更倾向于做理智判断、决策,严格按计划行事,掌控管理生活以获得安全感。
特征不同:感知型(P)的人喜欢随性自由、松散的工作环境,注重生活体验和品质;判断型(J)的人倾向于有条理、有计划地部署工作,以结果为导向,追求实际利益和价值。
《判断与知觉》
从喜好生活方式看,办公桌上等物品摆放情况可体现,有些人井然有序是判断型特征,有些人不那么整齐是知觉型特征。处事方式上,判断型目的性强、一板一眼,喜欢有序生活;知觉型好奇适宜,关注新信息,喜欢变化,以灵活开放方式生活。做决策时,判断型较果断,知觉型希望获得更多信息后再决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MBTI 与 16P:性格测评工具对比及区别】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本人原创文章,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发布者:蓉嫂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ongsao.com/30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