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BTI心理学:一种性情分类工具
MBTI(Myers – Briggs Type Indicator)心理学是基于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的理论,对个体性情进行分类的心理测试方法。它主要依据人们决策时对外部或内部信息的偏向,以及处理信息时逻辑或情感的偏向,将人分为16种类型。
需要注意的是,MBTI心理学并非科学理论,而是一种工具。它起源于20世纪中叶,由美国心理学家凯瑟琳·库克·布里尔吉(Katharine Cook Briggs)和伊莎贝尔·布里尔吉(Isabel Briggs)依据荣格理论发展而来。虽然受心理学影响,但未经过严格科学验证。
二、MBTI心理学在心理学界的认可度不高
存在的问题
它过度简化人类性情的复杂性,将其归为16种类型,可能忽略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很大程度上依赖主观判断,准确性和价值有限。
实际应用的局限性
没有令人信服的信度和效度。
只能测量喜好与倾向,不能测量具体程度,不能用于测量个体具体情况。
在心理学界通常只是一笔带过,地位不高,多被用于特定用途而非作为完整理论体系被认可。
三、MBTI心理学的价值

虽然不被广泛认可,但MBTI心理学也有价值。它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自我认知,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在使用时应意识到其局限性,保持谨慎和批判性思维。
四、大家喜欢用MBTI给自己贴标签的原因
巴纳姆效应
人很容易相信抽象的一般性人格描述,认为适合自己。任何性格测试都会应用此效应,MBTI让用户做很多题目(最多100多道)后才给出参照,相比星座,用户付出成本(时间)后更倾向认可答案,可信度看似更高。
好用易理解
理论是否严谨与是否好用是两码事。MBTI虽不严谨,但好理解,在市场上比正统心理学量表更受欢迎。与其他迷信(如星座、面相、生辰八字等)相比,它更靠谱,做个小测试就能了解自己性格特点。
打造社交货币
MBTI成为一种社交货币,是大家的谈资。火爆后用户谈论性格标签,制作表情包和段子,还有如ENFJ的穿搭、爱好美食等衍生创意方向,这促使其不断传播。
快速给人归类
认知资源有限性:人在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时受心理能量限制,MBTI和星座一样,可用来快速定义他人或自己,节约认知资源。
归属的需要:我们都有归属需求,在社会群体中会将自己或他人归属到某一类别以获得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MBTI盛行后,很多人借此找到同类,在自我阐述中找到共性并靠近描述特征。
MBTI作为一种话题和交流方式,可帮助快速与他人建立沟通关系,但在指导生活方面,仅供参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MBTI心理学:价值与局限性并存的性情分类工具】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本人原创文章,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发布者:蓉嫂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rongsao.com/8543.html